進入暑假后,,去哪兒鍛煉,,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。近日,,北京市教委發(fā)布《關于推進中小學體育設施在節(jié)假日及寒暑假向學生開放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,明確中小學校應積極創(chuàng)造條件面向學生開放體育場館設施,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應在國家法定節(jié)假日,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間向學生開放體育設施,。
“小眼鏡”“小胖墩”問題之所以出現,缺乏體育鍛煉是一個重要原因,。為此,,教育部要求“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”。在開學期間,學生可參加學校體育課,、課間操等鍛煉,。而在寒暑假期間,學校處于閉門放假狀態(tài),,如何保障學生鍛煉是個問題,。《通知》的出臺,,有利于解決學生假期無處鍛煉的難題,。
關于開放學校體育場館,早在2017年,,教育部,、國家體育總局就聯合印發(fā)了《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》。就北京而言,,2017年修訂的《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》規(guī)定“推動中小學校在課余時間和節(jié)假日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體育設施”,。此次發(fā)文,也是對相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,。
在開放場地設施方面,,《通知》采取“先外后內”,即先行開放學校室外體育場地設施,,如室外足球場,、籃球場、跑道等,;而室內體育場館設施,,要在滿足安全管理的條件下積極開放。這體現了“先易后難”的合理化安排,。在開放方式上,,對本校學生采取集體組織,對社區(qū)內學生采取互助合作等,,則可以更好地保障學校體育設施及場館有序開放,。
這樣一來,可實現多贏局面:對學生而言,,在假期體育鍛煉“有地可去”,,身材在假期不會“走樣變形”,體質也會變得更強,;對學校來說,,體育場館設施可繼續(xù)發(fā)揮積極作用,避免在假期閑置浪費,;從城市建設角度而言,,這對間接促進全民健身大有益處,。
但在實踐中,《通知》如何從紙面落實到行動上,,仍然有不小的考驗,比如安全風險防控和應對突發(fā)情況的處置措施等,。對此,,《通知》要求區(qū)政府要為采取互助合作方式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購買公共責任保險,并投入專項經費支持學校定期對體育場館設施開展維修,、維護,。這客觀上強化了保障機制的建設。但從現實情況來看,,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考慮進去,,比如人力配置和服務成本。由于中小學在假期正常放假,,除少數人員值班值守外,,大部分教職員工都處于休假狀態(tài)。在寒暑假開放校園體育場館設施,,恐怕就要增加值班值守人員,,將工作重點放在體育場館服務與管理方面。再如,,如果假期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體育設施,,特別是游泳館等維護成本較高的場館,這必然產生服務成本,,誰來買單要進一步明確,。
往年寒暑假和節(jié)假日,中小學校園大多靜悄悄,。如今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在假期開放,,使學生假期鍛煉“不打烊”,這對改善學生體質意義重大,。除北京外,,還有一些省份也推出中小學體育場館暑期向社會免費開放的舉措,都值得肯定,。若能互相借鑒經驗,,完善服務和管理,社會效益將更好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