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館承載國家歷史記憶,,是重要的教育資源,;歷史教學作為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的重要渠道,,在落實核心素養(yǎng)方面起著舉足輕重作用,。將博物館資源與初中歷史教學相融合,,增加學生對本地區(qū)的歷史認同感,,從而培養(yǎng)學生家國情懷,,激發(fā)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,。學校與教師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,學校為兩者融合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,,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,,為兩者融合創(chuàng)造新穎的方式。初中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期,,為學生提供良好歷史教育,,塑造其人格,是至關重要的,,博物館中有著歷史文化積淀,。因此,將博物館資源融入初中歷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,。
一,、山東省博物館資源的概況
(一)山東省博物館的簡介
山東省博物館是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,位于濟南市歷下區(qū),。其常設展覽包括海岱日新——山東歷史文化陳列,、佛教造像藝術展、漢代畫像藝術展等,;另外還包括沿著運河看年畫,、山左邦彥——明清畫像里的家國情懷等臨時展覽。
(二)山東省博物館資源的分類
1.器具類
器具類分為陶器,、瓷器,、青銅器、玉石器這幾大類,,其中大汶口文化中的紅陶獸行壺,、龍山文化中的蛋殼黑陶杯,玉石器中的戰(zhàn)國魯國大玉壁都是山東省博物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,。
2.書畫類
山東省博物館的書畫藝術主要集中在明清時期,,其中有伊秉綬行書軸、齊白石蝦軸,、鄭燮雙松圖軸等書畫作品,。
3.石刻類
山東是畫像石發(fā)現(xiàn)時間最早,、延續(xù)時間最長,是我國畫像石的一個重要分布區(qū),。其中較為著名的是三陽開泰畫像石和雙鹿畫像石,。
4.雜項
雜項中包括了甲骨文《孫子兵法》《孫臏兵法》竹簡以及九毓冕文物,其中甲骨文也是山東省博物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之一,。
二,、博物館資源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
(一)歷史走進課堂,豐富教學資源
博物館有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,,展現(xiàn)著我國輝煌,、燦爛的文明成就,這些歷史文物是對初中歷史教材的補充,,使得學生在了解課本知識的同時,,還能接觸豐富的課外資源,激發(fā)學生對于歷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,。歷史教科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,,也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來源,其目的主要讓初中學生對歷史有一個較為清晰地認知,,但對于初中學生感興趣的細微之處記載較少,,這就需要教師準備豐富史料與文物資源,為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提供基礎,。
(二)創(chuàng)設歷史情境,,利于直觀教學
歷史教學要考慮到學生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的差異,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直觀性教學較為實用,。博物館中的文物,、史料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歷史的記憶,同時學生通過實地參觀博物館,,博物館的專業(yè)講解人員可以為其講解文物背后的背景,、過程,學生可根據(jù)生動的講解在腦海中展開豐富想象再現(xiàn)歷史情境,,從而讓學生更好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或歷史事件,,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。
(三)促進情感滲透,,培養(yǎng)家國情懷
博物館資源記載了當?shù)貧v史記憶,,展示了歷史傳承脈絡。博物館資源融入初中歷史教學,,一方面學生了解本地文物資源與歷史知識,,將其與所學歷史知識相聯(lián)系,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(xiāng),;另一方面,,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博物館資源中,能夠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,,增強民族自豪感,、自信心,加深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感,,培養(yǎng)學生家國情懷,。
三、博物館資源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建議
(一)教師提高綜合應用博物館資源的能力
數(shù)字博物館的推出,,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線上走進博物館,,欣賞文物資源,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一定信息技術,,發(fā)揮數(shù)字博物館的最大優(yōu)勢,。為提高教師綜合應用博物館資源的能力,學校應展開相關的在職培訓,,讓教師學習相關網絡技術,,讓學生在3D技術、虛擬技術的應用下更好融入歷史情境,,教師也可通過在職培訓提升綜合素質,,促進教師的全面發(fā)展。開展教研活動,,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,,讓眾多教師參與其中,從而使初中歷史教學更好與博物館資源融合,。教師綜合應用博物館資源的能力還表現(xiàn)在教學方式的創(chuàng)新上,,歷史教師可通過創(chuàng)設歷史情境、歷史角色扮演等方式綜合呈現(xiàn),。同時教師應帶領學生挖掘展覽內涵,,這利于培養(yǎng)歷史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。
(二)加強對博物館網絡資源的應用
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文化殿堂,,博物館資源除了在線下參觀外,,在其官網也可以獲得豐富的文物資源。教師為節(jié)約成本更好開拓學生視野,,可以利用博物館官網帶領學生參觀數(shù)字展廳,,這樣既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,又可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,。目前,,山東省博物館有數(shù)字展廳若干個,包括海岱日新——山東歷史文化陳列,、山東龍——穿越白堊紀,、古韻墨香——館藏明清書畫精品展等,,且在數(shù)字展廳進行參觀時應用3D技術,能夠讓學生沉浸其中,,教師還可根據(jù)教學需求選擇進行場景選擇,,從而突出歷史教學重點。通過數(shù)字博物館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文物資源,,不僅在教學方式上是一種創(chuàng)新,,貼近中學生的認知規(guī)律和邏輯思維能力,激發(fā)學生歷史課堂的參與性,,使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,,也使得教師的選擇上更加靈活。
(三)開發(fā)博物館校本課程
在開發(fā)博物館校本課程時,,教師可組成教研團隊,,以課程標準為根本出發(fā)點,分析本地博物館資源的種類,、價值以及學生可接受程度,,將本地博物館的文物資源進行搜集整理,裝訂成冊,,形成博物館校本書籍,;課程可分為文化課程和活動課程,其中文化課程部分可由博物館專業(yè)講解人員每周固定一次進行授課,,授課書籍為博物館校本書籍,;而活動課程學校可同博物館組織師生參觀博物館或是利用3D展廳向學生展示本地文物資源,,使利用博物館進行學習成為學校日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,。為督促教師開發(fā)博物館校本課程,學??蔀榻處熃萄袌F隊設立獎勵機制,,為團隊頒發(fā)榮譽證書或為其申請團隊經費;同時也要為其安排合理的假期,,讓其兼顧家庭,,從而更好投入博物館校本課程研發(fā)工作。開發(fā)博物館校本課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,學校,、教師、博物館工作人員各司其職,,為更好實現(xiàn)博物館資源融入歷史課程,,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這一目標而奉獻。
博物館記載了我國悠久的歷史,承載了豐厚的歷史記憶,;青少年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和接班人,,應充分了解博物館資源;教師作為連接博物館資源與學生之間的橋梁,,既要將博物館資源與歷史教科書融會貫通,,又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,,讓兩者發(fā)揮最大作用,。博物館資源展示著當?shù)貧v史文化的獨特魅力,學生了解博物館資源,,能增加對當?shù)匚幕恼J同感,,培養(yǎng)學生的愛國情懷。
(作者單位:聊城大學 趙 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