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重癥醫(yī)學科(ICU),機械通氣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,,尤其在那些因各種原因導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顯得尤為關鍵,。機械通氣通過呼吸機建立氣道口與肺泡間的壓力差,形成肺泡通氣的動力,以幫助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,。本文將從多個方面介紹如何在ICU中對機械通氣患者進行護理,。
一、建立和管理人工氣道,。1.氣管切開與插管,。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是機械通氣的前提步驟。選擇哪種方式取決于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(yī)生的判斷,。氣管切開通常用于預計需要長期機械通氣的患者,,而氣管插管則常用于短期支持或緊急情況下。2.導管管理,。導管必須妥善固定,,防止脫出或移位。定期檢查插管深度,,確保其在適當位置,。使用套囊測壓表定時檢測氣囊壓力,保持在25—30cmH?O之間,,以減少對氣道黏膜的壓力損傷,。
二、生命體征監(jiān)測與管理,。1.心率與血壓,。機械通氣可能會增加心臟負荷,影響回心血量和心輸出量,。因此,,需密切觀察心率和血壓的變化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心律失常,。2.呼吸監(jiān)測,。觀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情況,以及潮氣量和呼吸頻率是否在正常范圍內,。監(jiān)測患者口唇,、顏面是否由發(fā)紺轉為紅潤,這有助于評估機械通氣參數(shù)的有效性,。3.體溫監(jiān)測,。氣管切開后,患者容易感染,,導致體溫升高,。因此,體溫監(jiān)測至關重要,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感染跡象,。
三,、呼吸道管理。1.濕化和溫化,。氣管切開后,,上呼吸道濕化和溫化作用喪失,需要人工濕化和溫化,,以降低氣管內分泌物的粘稠度,,利于排出,預防感染,。2.吸痰,。吸痰是一項侵入性操作,需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技術操作規(guī)程,。吸痰頻度和持續(xù)時間應根據(jù)患者需求而定,,一般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。吸痰前后應給予患者純氧吸入,,提高機體對缺氧的耐受性,。3.氣囊上方滯留物清理。留置氣管切開導管期間,,需及時清除氣囊上方的滯留物,,防止氣囊放氣或拔管時滯留物流入氣管和支氣管,引起并發(fā)癥,。
四,、預防并發(fā)癥。1.呼吸機相關性肺炎(VAP),。定期更換呼吸機管路,,加強口腔護理,是預防VAP的重要措施,。2.氣壓傷,。若吸氣壓力過高,可能造成肺組織和間質結構破壞,,導致氣壓傷,。護士需密切監(jiān)測呼吸機參數(shù),及時調整,,避免此類傷害,。
五,、患者體位與舒適護理,。1.床頭抬高。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應搖高45°,,以防止食道反流導致的誤吸,。2.翻身與排痰,。加強翻身和扣背排痰,有助于痰液引流,,防止壓瘡,。
六、呼吸機管理,。1.呼吸機設置,。根據(jù)患者的年齡、體重,、病情等因素,,調整呼吸機的各項參數(shù),如通氣模式,、潮氣量,、呼吸頻率、吸呼比等,。2.報警處理,。呼吸機報警時,應立即查明原因,,盡快解除報警,,確保機械通氣正常進行。
七,、心理支持與溝通,。1.情緒安撫。機械通氣患者通常處于極度焦慮和恐懼狀態(tài),,醫(yī)護人員需通過溝通,、安撫等方式減輕他們的情緒負擔。2.信息傳遞,。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解釋機械通氣的目的,、過程及可能的風險,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信心,。
總之,,機械通氣護理在ICU中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,涉及多學科,、多病種和多項技術操作,。ICU護士需具備豐富的專業(yè)理論知識和專業(yè)技術,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,,制定嚴格的護理管理策略,,并付諸實施,才能確保護理質量,,提高治愈率,。
肖玲玲 宜賓市第五人民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