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最近餃子賣得不錯,,訂單多的時候,,一天能加工近20袋面粉,做出800多公斤面食……”長治市武鄉(xiāng)縣蟠龍鎮(zhèn)東坡村黨支部書記連慶紅說,。1月12日,,《科學導報》記者在該村食品公司的加工廠房里看到,,幾位婦女順著生產流水線,正在忙碌著制作水餃,,和面,、剁餡、搟皮……一派忙碌景象,。
東坡村是典型的農業(yè)村,,支村“兩委”一直在為村民尋找致富商機。一次,,連慶紅偶然發(fā)現,,村里每逢婚喪大事聚餐用的餃子都是從鄰縣鎮(zhèn)上的一家流動飯店購置,這個發(fā)現讓他找到了村里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出路,。2021年11月,,在鎮(zhèn)黨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支村“兩委”認真籌劃下,,村里成立了武鄉(xiāng)縣蟠龍鎮(zhèn)東坡村阿嫂食品有限公司,。2022年,東坡村利用村集體壯大資金,,在原有70平方米的廠房基礎上,,又擴建了330平方米,購置了全套面食加工設備,,開始制作饅頭、花卷,、餃子,、貓耳朵、炒餅絲等品種多樣的面食產品,。
“我們的面食制作采用流水線生產模式,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嚴格按照標準把控?!边B慶紅說,,生產出的面食用料實在、品質優(yōu)良,,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認可,,不少餐廳都是我們的長期客戶。
走進公司廠部,,送貨師傅正在忙著將剛剛出籠的饅頭放進冷藏運輸車,,很快這些饅頭會被運往各個銷售點。進入廠房,,足足有一人高的架子上擺滿了一排排饅頭,,掰開后層層分明,、極富韌性。刷了一層油的面坯被烙制成金黃的面餅,,經過自動切餅機器加工后,,成為長短一致、厚薄均勻的餅絲,。另一邊,,就是工人們手工制作水餃的場面,但見工作人員將一個個制作成型的餃子依次擺放在托盤里,,隨后放入速凍柜中,。
“我來這里打工兩年了,每個月能掙2400元,,在家門口能掙到這么多錢我心滿意足,。”村民程姚艷一邊忙碌著手里的活一邊說道,。
小小加工廠,,卻能生產各種饅頭、花卷,、餃子,、貓耳朵、炒餅絲等山西特色面食,,成功帶動33位留守婦女就業(yè),,戶均年增收1.8萬元,面食加工小工廠成為村民增收致富“幸福地”,。
“現在工作不好找,,能在村里的食品廠上班,我覺得挺好的,?!贝迕褚λ胤腋嬖V記者。姚素芬的子女都在外地上學,,平日里她和丈夫以種地為生,,面食加工廠建成后,除了春耕秋收,,她都在村加工廠里上班,。
憑借品種多樣、手工制作,、安全健康等優(yōu)勢,,東坡村的各類面食深受消費者青睞。目前,,東坡村在蟠龍鎮(zhèn)和武鄉(xiāng)縣城都設置了專賣點,,定點銷售,,打通了銷路,增加了銷量,。傳統(tǒng)面食加工讓村民有了活干,,日子有了奔頭,東坡村在產業(yè)帶動下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景象,。
科學導報記者 武竹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