磧口古鎮(zhèn)位于晉西呂梁山西麓,,黃河之濱,,臨縣南端,,享有“九曲黃河第一鎮(zhèn)”之美譽,,是晉商發(fā)祥地之一,。
1,、質樸依舊
磧口古鎮(zhèn)由于開發(fā)較晚,,數百年晉商文明,在這里留下質樸又堅韌的氣質,。
磧,,本義為淺水中的砂石。湫水河與黃河在此交匯,,因黃河水道猛縮,,大量泥沙積淀,無法通航,。來往客商只能將滿船的貨物卸在磧口岸邊,,再雇用馱隊經陸路轉運。想當年,,船筏穿梭于黃河,,駝鈴回蕩在山谷。河岸上商賈云集,,店鋪林立,;一街燈火,晝夜輝煌,,正是“水旱碼頭小都會,,九曲黃河第一鎮(zhèn)”。
磧口興于黃河,,衰于鐵路。民國年間,,京包,、同蒲等鐵路相繼建成,黃河水運沒落,,磧口漸漸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,。直到近年,磧口重新漸為人知——1989年10月,,著名畫家吳冠中到磧口采風,,對古鎮(zhèn)原汁原味的傳統風貌贊嘆不已。1999年9月,,磧口被公布為山西省風景名勝區(qū),。2005年9月,磧口鎮(zhèn)被公布為第二批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”,。2012年10月,,磧口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“國家級風景名勝區(qū)”。
磧口古鎮(zhèn)的旅游開發(fā)很晚,,當地土生土長的姑娘王振花是磧口古鎮(zhèn)“走出深閨”的親歷者,。上世紀80年代,,當地大量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倒閉,下崗的磧口人只能外出打工謀求生計,。2000年開始,,磧口漸漸有了游客,一年多過一年,。2006年,,鎮(zhèn)里號召村民投身旅游業(yè),王振花也正是在那一年回到了鎮(zhèn)上,。
做了4年餐廳服務員,、10年景區(qū)講解員,王振花告訴筆者,,磧口古鎮(zhèn)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質樸依舊:飯菜是真正的農家菜,,客房都是實實在在的農家院——不少人家平時院子自己住,只在旅游旺季才收拾出一兩間客房待客,。鎮(zhèn)里最大的院子也就30間房,,最大限度地保留著百年前晉商文明在這里留下的印記和氣質。
2,、活的古鎮(zhèn)
在這里,,悠久歷史文明深刻地融進市井百姓的油鹽醬醋,而非圈地成景,,束之高閣,。一間不起眼的民居可能是百年前在商場縱橫捭闔的票號巨頭,一間售賣土特產品的雜貨鋪可能是民國時跨國公司的分銷機構,。歷史悠久的文物古建眾多,,卻沒有人刻意地圈地成景,這是一處活著的古鎮(zhèn),。
四和堂是磧口最大的客棧,,雇傭著十幾個服務員,最多能容納150位客人,??蜅@习迨菍O文蓮的姐夫,她說,,這間客棧創(chuàng)建于清道光年間,,曾是磧口最大的油店,經營糧油,。鼎盛時期“窗泊百舟,,門走千駝”,生意北到包頭,、銀川,,西接陜西“三邊”,,東至太原、京津,。
1940年磧口解放,,八路軍120師在四和堂原址開辦“新華商行”,專營過載貨物轉運,,有效地支援和繁榮了邊區(qū)經濟,。全國解放后,四和堂成為磧口糧站,。上世紀八十年代糧站遷走后,,四和堂閑置,原有房屋自然坍塌,,損壞嚴重,。后來由本地人張廣德集資買下,開設了現在的“磧口客?!?。
3、變與不變
十幾年低強度的旅游開發(fā),,使得磧口古鎮(zhèn)房子沒變,,交通變了,人也變了,。
在四和堂,,院落房屋并未因游客改變原有的面貌。院子內柱子有直有彎,,窯洞的磚石大小不一,,甚至有半間窯洞。記者入住時,,總覺得有些不協調。對此有人解釋:這些窯洞從前大多用來存放貨物,,而非居住,。因此選材、朝向,、美觀等方面并不講究,,只重實用、最大限度節(jié)省空間,。
筆者問到房屋古建的修繕花費幾何,,孫文蓮突然愣了一下,進而解釋:這里的建筑一直以來都是小修小補,、修舊如舊,,其實從沒做過真正意義上的裝修,。只是每年旅游淡季,家里都會把屋子整個重新打掃一遍,。
房子沒變,,磧口古鎮(zhèn)的交通卻變了。2010年以后,,這里的交通設施越來越完善,。就以四和堂前的沿黃旅游公路為例,這條路從前是附近交通的主干道,,大小車輛都要從這里通行,,十分擁堵。后來,,當地為景區(qū)新修了沿黃改線工程,,讓來往的貨車繞過景區(qū)路段,大大緩解了景區(qū)的交通壓力,,優(yōu)化了游客的游玩體驗,。
人也變了。王振花回憶,,從前鎮(zhèn)上相對閉塞,,外來者極少,當地人也不習慣和外來人打交道,。隨著磧口古鎮(zhèn)旅游發(fā)展得越來越紅火,,面對四面八方的來賓,當地的男女老少現在會自然地與游客聊起家常,,介紹自己的家鄉(xiāng),。這些被歲月浸染的古鎮(zhèn)人,也是磧口最美的風景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