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太原市晉源區(qū)有這樣一處小院,,墻外緊鄰田野,,墻內綠樹粉花,。熟悉的人都知道,在這處院子里,,春可賞花,夏可品果,,但最特殊之處,,是能近距離欣賞到難得一見的民間傳統(tǒng)手工藝——雕貼木藝。6月30日,,《科學導報》記者來到晉源區(qū)東院村,,見到了70歲的高樹泉老人,他既是小院的主人,,也是雕貼畫技藝的傳承人,。
離開家鄉(xiāng)落戶太原
高樹泉是東北人,17歲高中畢業(yè)后在老家沈陽跟隨古建筑隊開始學習磚雕,、木刻手藝,。1986年,哥哥到太原開辦耐火材料廠,,高樹泉也跟著一起落在了南大寺村,。后來,因為環(huán)保要求,,廠子從南大寺村遷到了陽曲縣,,高樹泉卻沒有走,而是選中東院村,,還把戶口從老家遷了過來,。
辦企業(yè)、做買賣不是高樹泉的初衷,那些年盡管跟著哥哥一起開工廠,,他的心思其實還是在自己喜歡的雕刻工藝上,,有事沒事總要找塊材料、劃劃刻刀——那是他的樂趣所在,。
“我這一輩子就愛好這一件事,,別人覺得枯燥乏味,我卻覺得樂趣無窮,,每天不動動手,,都覺得渾身不自在?!备邩淙f著伸出一雙手來讓記者看,。那雙粗糙的大手上,布滿了深灰色的紋路,,看上去像風干了的老樹皮,,高樹泉說,這也是他經年打磨的“結果”,。
房間存滿“寶貝”
高樹泉的院子很大,、房間很多,可在這里只有一個主題——“雕貼畫”,。在他家樓上樓下的60多個房間里,,掛滿了高樹泉多年來制作的雕貼作品,有紅梅爭春,、連年有魚,,有梅蘭竹菊“四君子”,也有毛澤東詩詞等書法作品,,內容各異,,種類繁多。這些作品的存在,,讓普通農家小院有了藝術氣息,。
說話間,來到他的工作室,,高樹泉一邊介紹一邊給記者演示起來,,干活的細致程度連熟練的裁縫也自嘆弗如。只見他先鋪一張白紙做設計,,用鉛筆精修細描之后,,再拓印到質地綿軟細膩的椴木板材上,然后啟動線鋸機,,用鉛筆芯粗細的鋸條,,沿著畫好的細線,,一點一點開始切割。
“開始雕刻前,,一定要在大腦中提前對整幅作品進行合理分解,,想好先刻哪一塊,后刻哪一塊,,等都刻好以后,,再一點點打磨,一片片粘貼,,全部環(huán)節(jié)中最重要的,,是要做到心中有數,手下不亂,。不過,,這個需要長時間實踐、不斷積累經驗,。”高樹泉說,。
雕貼技藝是高樹泉來到太原后的首創(chuàng),,源自于傳統(tǒng)的木雕、圓雕工藝,,不過制作起來卻更加繁瑣復雜,。“很難想象吧,,為了展現紛繁的花朵,,作品中每一個花瓣都是他單獨雕刻出來,再一一粘貼上去的,?!币慌裕阃臅x源區(qū)職工創(chuàng)新交流中心主任姜欣介紹說道,。
前人書法作品中的飛白,、枯筆,是雕貼作品中最難體現的部分,,高樹泉也是在反復推敲和試驗之后才找到技巧的,。“有時候枯筆上的小孔不足1毫米,,鉆刻和打磨時都必須特別謹慎,,否則一不小心,整幅作品就毀了,。制作名人書法作品雕貼畫,,最難克服的就是形似神不似,。”高樹泉介紹說,。
為了更傳神地展現原作,,高樹泉閑暇之時常動手臨摹名家書作,以領略其書法作品中所特有的氣勢和神韻,。如今,,雖然可以借助電腦對這些作品進行復制、放大,,但高樹泉仍盡可能地不用電腦,,以確保作品的手工特性。
傾心民間藝術
從事雕貼藝術30多年來,,高樹泉有不少作品獲得過全國和省,、市大獎,他本人也被評為山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,、民間藝術大師,、太原市工藝美術大師,是山西省民間文化遺產的杰出傳承人,。
與許多傳統(tǒng)民間工藝的境遇一樣,,高樹泉的雕貼技術雖然遠近有名,但由于工作環(huán)境簡陋,,再加上創(chuàng)作環(huán)節(jié)多,,制作時間長,到目前為止還后繼無人,。高樹泉的老伴兒說道:“老頭子和木頭打了一輩子交道,,別看木頭硬,但是天然質樸,,和老頭子一樣,,看起來堅硬,其實最純粹,,這30年來也有人來學藝,,老頭子每一次都傾盡所有去傳授,可過程太枯燥,、太磨人,,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都走了……別看老頭子嘴里啥也不說,但心里難受著呢,??勺罱项^子臉上重新掛上了笑容,,多虧晉源工匠的選拔活動,,讓社會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,,讓工匠享有本屬于他們的尊重和敬意,讓他和其他身懷絕技的的手藝工匠都倍感欣慰,?!?nbsp;
談及感受,高樹泉語重心長地說:“我希望,,隨著工匠精神日益深入人心,,自己手中掌握的技藝也能夠得到年輕人的青睞,讓他們把民間手工藝繼續(xù)傳承下去,。雖然我這一輩子只做了這樣一件事,,但我不后悔,我還會在追求民間藝術的道路上,,繼續(xù)執(zhí)著不懈地走下去,。”
科學導報記者 李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