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家人煨排骨藕湯、嘗試下一碗熱干面、學著插花扮靚房間……這些,都寫進了《武漢市小學生家務勞動清單(第一版)》中。4月12日,,武漢市小學勞動教育專題教研暨課題研討展示活動在硚口區(qū)紫潤小學舉行。
我國大力倡導和推行素質教育,,但大多數中小學還停留在紙上和口號上,,沒有從根本上落實和踐行素質教育。武漢市制定的這份小學生“家務勞動清單”,,將在全市75所小學試點推行,,真正讓素質教育從紙面、口號走向現實,,這無疑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,,值得肯定和借鑒。
這份“家務勞動清單”,,分為低年段,、中年段、高年段三張表,,每個年段的表格都按“清潔與衛(wèi)生”“整理與收納”“烹飪與營養(yǎng)”“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”4個方面列出了十余條勞動項目,,每個項目都標注有具體的勞動內容和頻次。在內容和項目的設計上,,“家務勞動清單”體現了進階性,,比如學生從服務自己到服務他人,如低年段要學會洗澡,、刷牙,、穿衣,到高年段為家人幫廚等,。同時,,這份“家務勞動清單”還體現了地方特色,設計了學做熱干面、學煨排骨藕湯等勞動內容,,讓學生能在勞動中感受武漢的文化,、民俗。
我國全面落實“雙減”政策,,中小學生的學業(yè)負擔進一步減輕,,課余空閑的時間多了起來。如果減負多出來的時間,,讓學生處于“放羊”狀態(tài),既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,,也會讓家長憂心和焦慮,,擔心孩子長期以往“玩廢了”。因此,,利用課余空閑等時間,,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務勞動等素質教育,就顯得十分有必要,。
這份“家務勞動清單”都是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務勞動活動,,家長也能提供示范和幫助。孩子們在整個小學階段,,循序漸進地按照“清單”要求開展家務勞動活動,,不僅能夠體驗勞動之美,感知父母操持家庭的不易,,也能夠增加生活自理能力,,避免“高分低能”,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將得到較大提升,。而這些能力和素質,,孩子們將會受用終身。
但是,,學校和家長也要注意,,千萬不能讓這份“家務勞動清單”淪為形式主義。學校和老師必須主動作為,,對布置下去的“清單”,,要進行必要的示范教學,還要定時檢查“勞動成果”,;而家長也不能縱容孩子偷懶,,代其完成“清單”。學校和家長應通過實行家校聯合等方式,,監(jiān)督和指導孩子自主完成家務勞動,,讓這項素質教育取得實效。反之,這份“家務勞動清單”也就失去了意義,,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,,甚至還會成為孩子和家長的另一種負擔。
總而言之,,“家務勞動清單”踐行素質教育,,值得大膽探索和試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