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述人: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澄泥硯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承人 裴武杰
小時候,,院子里有一孔“饅頭窯”,我蹲在窯邊烤饅頭,,父親在窯里燒著一方又一方澄泥硯,。土窯,、爐火、泥巴,、硯臺,,以及火光里父親的背影,是我童年的記憶,。
裴氏澄泥硯已有千年歷史,天津藝術(shù)博物館里就收藏著一方宋代“裴氏澄泥硯”,。復(fù)雜的工藝,、獨特的成色,讓它成為中國四大名硯中,,唯一不以地名而以材質(zhì)命名的硯種,。
澄泥硯的材質(zhì),取決于泥的好壞,。怎么判定泥的好壞,?好泥首先得是“古”泥。那么,,又怎么才能知道是“古”泥,?
老輩兒人有高招:用拇指和食指捏一捏,放到胳膊上感受一下它是不是順滑,,再放到嘴里嘗一嘗:剛挖出來的泥,,帶著河底的一點土腥味兒;澄洗過后的泥,,干凈清洌,,如濕答答青苔的感覺;后期尤其是晾坯的時候,,又會有一種新鮮清香的味道,。
為了找到合適的泥,我和父親一人一把鐵鍬,,在汾河灣里一挖就是一整天,。一邊挖一邊嘗,額上一頭汗,,嘴上全是泥,,朋友們都笑話我是“吃土”青年。
澄泥硯制作,,需要經(jīng)過采泥,、澄泥、去水,、揉泥,、雕刻等數(shù)十道工序,從開始到成品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。你想一想,,這得下多少苦,、勞多少心?,!不過,,當天馬行空的想象變成圖形,再燒成一方頂呱呱的成品硯,,覺得咋著都值了,。
熟能生巧,巧能生妙,,妙能生絕,。老裴家的名號,越叫越響,。如今,,已有了十多人的創(chuàng)作隊伍,隔三岔五就能推出一款新造型:水滴狀,、六棱狀,、楓葉狀……你看,這是我們根據(jù)電影《你好,,李煥英》推出的“萱草花開”概念硯臺,。在北京的展會上一露面,立馬成了搶手貨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