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風團參觀紅色革命老區(qū)
9月12~13日,以“探訪紅色圣地邂逅魅力寧武”為主題的全省科技工作者“譜寫高質量發(fā)展新篇章”采風行動走進忻州市寧武縣,山西科技新聞出版?zhèn)髅郊瘓F旗下科學導報社25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活動,。他們用手中的筆和相機,,記錄下寧武的“紅色印記”和獨特風貌,以鏡頭為媒,、以筆尖為介,,助力寧武文旅產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。
聆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
“1941年5月,,余秋里率領120師358旅8團到我們寧武縣蘆草溝村發(fā)動群眾,,積極開展抗日斗爭,開辟創(chuàng)建了以寧武為中心的管涔山地區(qū)晉西北抗日根據地,??箲?zhàn)時期,中共寧武縣委也在這里設立……”隨著蘆草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郝建國的熱情講解,,9月12日上午,,科學導報社采風團走進紅色革命老區(qū)寧武縣蘆草溝村,聆聽紅色故事,,傳承紅色精神,。
“這里就是余秋里辦公的舊址,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我們家積極響應抗日號召,,把屋子騰出來作為他們的辦公地方,,他們的游擊戰(zhàn)很厲害……”作為時代的見證者、歷史的親歷者,,92歲高齡的周海珍老人仍然精神奕奕,,他一邊走一邊為大家講述了蘆草溝村的紅色革命故事、余秋里團部當年革命活動情況和有關的重要歷史事件,。
參觀完紅色革命老區(qū),,科學導報社采風團到達饅頭山抗日烈士陵墓。全體人員懷著敬仰的心情瞻仰烈士紀念碑,,肅立默哀三鞠躬,,深切緬懷革命先輩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,、舍生忘死,、慷慨赴難的英雄事跡。
探尋自然奇觀講好寧武故事
“這個冰洞是300萬年前形成的,,寧武萬年冰洞一年四季結冰不化,。冰洞內冬暖夏涼,不論春夏秋冬,,洞內的溫度始終保持在零下4℃到零下6℃,。”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,9月12日下午,,科學導報社采風團來到了寧武萬年冰洞,。
萬年冰洞位于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涔山鄉(xiāng)麻地溝村東,海拔2300米,。經洞穴專家現(xiàn)場考察認定,,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,距今約300萬年,,故名“萬年冰洞”,。洞外鮮花盛開,洞內寒氣逼人,。冰凍奇景讓人嘆為觀止,。
“這個村子居然矗立在懸崖峭壁之中,太神奇了,!”“這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?。 笨茖W導報采風團隨后來到了寧武著名景點懸空村,。采風現(xiàn)場,,大家不時發(fā)出嘖嘖贊嘆。
懸空村建造在懸崖絕壁間,,幾根木梁依次排開頂起整個村子,,遠望好似空中樓閣、天上人家,。近年來,,隨著旅游業(yè)的升溫,懸空村如今也大變樣,,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“打卡地”,。
“管涔汾源大車輪,平泉八丈琉璃盆,?!痹娙嗽脝栐@樣稱贊汾河??茖W導報社采風團來到汾河源頭,,只見遠處山巒疊翠,林海茫茫,;眼前亭臺樓榭,,岸柳垂垂,天藍水碧,,風光旖旎,,萬般風情盡收眼底,。
汾河源頭是三晉人民飲水思源、尋根感恩之處,,汾河作為山西的母親河,,養(yǎng)育了山西省內近41%的人民,隨著“兩山七河一流域”生態(tài)保護布局,,汾河生態(tài)也發(fā)生了滄桑巨變。
領略魅力勝景擦亮文旅名片
金秋九月,,層林盡染,,疊翠流金。9月13日上午,,科學導報采風團來到馬侖草原,,實地探尋這座“亞高山草甸”的生態(tài)蛻變。
馬侖草原坐落于管涔山之巔,,最高海拔2700多米,,這里牧草肥沃,以蒼茫寬廣為特色,。上午10時,,草甸遠眺,煙霧繚繞,,如仙境一般,。登臨草原可以看到飛來石、石猴望月,、茫茫林海,、北齊長城、奇石苑等奇觀,,還可眺望蘆芽山,、虎頭山、荷葉坪等美景,,讓人流連忘返,。
“寧化古城是目前中國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小型宋城,又稱‘寧化宋城’,,始建于隋,、唐,后因地理位置重要逐漸演變?yōu)檐娛鲁潜ぁ甭犞ぷ魅藛T的講解,,科學導報社采風團來到了位于寧武縣化北屯鄉(xiāng)寧化村的寧化古城,。
踏著古舊的石板探訪古跡遺址,迎著拂面的微風游覽沿途風景,,賞著盎然綠意置身寧靜村落……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,、優(yōu)美的自然風光讓大家贊不絕口,。
斗轉星移,歲月有痕,。采風活動通過走近紅色革命老區(qū),,讓寧武的好故事、好聲音入耳入心,,讓革命精神在科技傳媒人的鐵肩代代相傳,。
科學導報記者 魏世杰 楊凱飛 宋立功 通訊員 王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