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一年中的減肥旺季,,愛美人士為了能“瘦”過夏天,,紛紛開始鍛煉起來。其中,,長跑是備受青睞的健身方式之一,,部分長跑運動愛好者還每天在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成績,。
近年來,,馬拉松賽事也助推長跑成為新時尚,北京,、哈爾濱等多個城市都曾舉辦過相關賽事,。長跑被打上了自律,、堅持、毅力的標簽,,不斷激發(fā)公眾的參與熱情,。不過,這項運動是否適合所有人,?它真的能給身體帶來想象中的好處嗎,?
可提高心肺功能,預防部分代謝性疾病
長跑一般是指長距離跑,,路程在5公里以上的被劃分為長跑,。在競技體育比賽中,長跑項目主要包括5千米,、1萬米,、半程馬拉松、全程馬拉松等,。
溫州醫(yī)科大學體育科學部副主任劉海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,在大眾健身鍛煉中,長跑是一項經常被采用的,、很好的健身手段,。經常進行長跑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水平,預防部分代謝性疾病,。比如通過長跑鍛煉可提高人體的胰島素敏感性,,進而提高胰島素的利用率,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,;可以改善血管功能和血液成分,,降低高血壓、高血脂發(fā)生的風險性,;還可以促進脂肪代謝,,保持理想體重等。
一項發(fā)表在《細胞》雜志上的研究成果顯示,,由美國斯坦福大學醫(yī)學院領銜的研究團隊,,招募了36名年齡在40歲至75歲之間的志愿者,在經過一晚禁食后,,志愿者在跑步機上完成運動心肺功能測試,,實際完成時間是6至18分鐘。研究團隊發(fā)現,,受試者在運動后,,其脂肪酸(脂肪的主要組成成分)開始被氧化,即脂肪開始被“燃燒”,。此外,,跑步還能促進心臟組織和骨骼肌對葡萄糖,、游離脂肪酸的吸收,即跑步能促進人體心血管健康,。
除了上述好處外,,長跑運動之所以在大眾中風靡,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跑步實在太簡單了,,而且誰都能跑,,沒有任何門檻。有一部分人愛上跑步,,就是因為從小沒接觸過什么運動,,只會跑步。
不過,,劉海平提醒,,并非所有人都適合長跑運動。比如體重基數較大的人和一些髖,、膝,、踝等下肢關節(jié)有勞損或傷病的人,就不宜長跑,。這是因為長期長跑練習,,會給人體下肢帶來較大負擔,或會造成嚴重的下肢運動性傷害,?!斑@類人群可選擇游泳、騎自行車等對下肢負荷較小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,?!眲⒑F秸f。
掌握正確跑姿,,平時加強肌肉力量訓練
早在2014年,,《哈佛大學學報》就刊登了一組研究數據,每天都跑步的人受傷比例高達30%至80%,。另有國內的研究數據表明,,能夠跑完馬拉松全程的長跑愛好者,受傷率高達90%,。
為了降低受傷概率,,獲得較好的健身效果,零基礎跑者長跑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才能開始長跑呢,?
對此,,劉海平表示,對于長跑新手來說,,在選擇長跑鍛煉方式時,,一般要先了解自身的心血管狀況,,有心臟類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謹慎選擇,。心血管方面健康的零基礎跑者,,在跑步之初可先進行較短時間的跑步練習,比如從每次跑10分鐘開始,,循序漸進逐步增加跑步時間,。
相關研究表明,大量運動可能會使人體內各器官供血,、供氧失衡,,或會給人體心臟和代謝系統造成較大壓力。因此跑者中途暈倒,,甚至猝死的案例時有發(fā)生,。其實,進行任何運動都有受傷的風險,,導致受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訓練強度,。不論是蹲、推,、拉這樣的基礎動作,,還是看起來很安全的跑步、游泳,,做多了都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,因此跑者要特別注意量力而行。
“零基礎跑者必須循序漸進,,不可盲目地給自己加量,。”劉海平說,,對于長跑練習者,,首先應了解并掌握跑步的正確姿勢。也就是說,,在跑步時,,保持頭與肩的穩(wěn)定,擺臂則以肩為軸前后動作,,雙臂前后擺動幅度不要太大,,臂肘不超過身體正中線,手指,、腕與臂都應是放松的,;跑動時,身體軀干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,,腿前擺時積極送髖,,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松,;大腿和膝部是用力前擺,而不是上抬,,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,,靠近正中線。其次,,在跑步時要注意呼吸與步法的密切配合,,可以兩步一呼,再兩步一吸或者三步一呼,,再三步一吸,。跑者可根據長跑時的身體狀況,靈活調整,。
劉海平說,,長跑前需做好全身熱身,比如先進行10到20分鐘的慢跑和肌肉拉伸練習,。除長跑鍛煉外,,跑者平時還應加強下肢肌肉的小力量練習,這樣一來,,可以增加跑步的穩(wěn)定性,,避免發(fā)生下肢運動損傷。
蔣利鋒是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的一名骨科醫(yī)生,,有20年的跑齡,。他說,人在跑步時,,膝蓋就要承受體重7倍的壓力,。因此,不正確的跑姿會造成膝關節(jié)壓力過大,,容易損傷髕股關節(jié)間室,。
“跑者需要對髕骨采取保護措施,另外,,跑前可以針對髕股關節(jié)進行熱身,,平時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肌肉力量訓練?!笔Y利鋒說,。
應根據自身情況,靈活選擇運動方式
不少長跑愛好者擔心,,長期跑步會損傷膝關節(jié),。對此,蔣利鋒表示,相比運動損傷,,不良的生活習慣,,比如運動少、久坐不動等,,會給膝關節(jié)帶來更大的損傷,。“久坐不動不僅會造成肥胖,,而且會減少腿部肌肉力量,。缺少肌肉力量支撐的膝關節(jié),,更容易在高強度沖擊下受傷,,進而引發(fā)關節(jié)問題?!彼f,。
不過,長跑不是在任何地方,、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的,。劉海平特別提醒,如果在硬地面跑步,,過強的反作用力會損害人體關節(jié),,所以應避免在硬地上長時間跑步,以減少可能產生的下肢運動勞損,。在進行長跑練習時,,人們需穿著運動裝備,即選擇合適的跑步鞋和寬松的運動服裝,。
據測算,,跑步中如果遇到下坡,膝蓋受到的沖擊會比在平地上大數倍甚至數十倍,。因此,,跑步途中遇到下坡時,跑步速度不宜過快,,也不應跟隨斜坡的角度去沖刺或跨越式奔跑,。
那么該如何選擇長跑的時間?劉海平說,,一般在下午或傍晚均可進行長跑鍛煉,。這段時間的空氣中,氧含量較高,,人體的機能狀態(tài)也不錯,。“不過,要注意將跑步時間與進餐時間間隔開,,一般需在用餐一個半小時后再進行長跑運動,。”他說,。
“此外,,跑者還需注意營養(yǎng)補充,特別是在長跑運動過程中進行糖,、礦物質的補充,,一般可選擇補充運動飲料。運動前后也需加強膳食營養(yǎng),,特別是糖,,也就是主食的攝入?!眲⒑F秸f,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的《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》建議,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到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,或75到150分鐘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,;兒童和青少年每周平均每天進行60分鐘的中等至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。還建議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定期進行肌肉力量訓練,,減少靜坐少動的行為,。
劉海平說,長跑的益處有很多,,但并非適合所有人,,比如部分中老年人、肥胖的人就不適宜進行長跑這樣高強度的運動,。每個人應根據自身情況,,靈活選擇運動方式。